藏刊网,职称文章发表、期刊投稿权威机构 咨询微信:Qve2546

期刊发表

Qve2546

投稿在线咨询

期刊推荐

合著&独著&编委

编辑在线咨询

期刊版面

专利申请&转让

编辑在线咨询

发表流程

软著版权

编辑在线咨询

期刊类别

论文&专著&专利

编辑在线咨询

职称论文

微信扫一扫

首页 > 政法论文 > >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概述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概述
>2023-02-10 09:00:01

第 2 章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概述

2.1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科学内涵。

2.1.1 相关概念的界定。

1. 理解"服务"、"服务性"与"服务型"的基本含义。

据《经济大辞典》记载,"服务即劳务".劳务是指"以劳动的形式而不是以实物的形式为他人提供某种使用价值的经济过程".

因此,从经济学的角度释义服务,服务是个经济过程,是双方在自愿平等的基础上进行的有偿活动。从劳务的内容看,服务涉及实实在在的劳动,是服务提供者凭借自身的技能和资源,以非实物的形式为他人提供某种劳动以满足其某种需求的交换过程。而《汉语大辞典简编》中记载的"服务"则是指"为社会或为他人利益办事".

这是从社会学的角度释义服务,认为服务是非功利性的活动,是一种以实现他人利益为目的的利他的无偿活动。综合两种学科释义,笔者认为,在服务型党组织的语境中,"服务"应该是一种基于双方自愿的前提下的一种利他的无偿的活动。在古代汉语中,"型"是指"铸造器物的模子",是为了能铸造出具有共同特征器物的一种工具。"型"可引申为具有共同特征的事物所形成的种类和范式。由此可知,"服务型"是指一类具有服务特征的活动模式或范式,是一种把服务提升到政治高度的新型党组织模式。鉴于"服务性是中国共产党的固有属性",笔者认为"服务型"里的"型"应该包括了"转型"和"成型"的含义。"转型"即指中国共产党由"全能型"党组织转化为"服务型"的党组织,由计划经济模式下命令式"刚性"领导方式,转变为市场经济下的"柔性"管理方式,通过政策引领来协调各方服务群众和党员。"成型",即指中国共产党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性质,升级为一种用规章制度建构起的稳定、常态化、内化于心的服务模式和范式。因此,服务性到服务型是使服务更具长效性和实效性。

2. 明确"党组织"和"基层党组织"的关系。

"党组织"在本文是指"中国共产党的组织".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以下简称《党章》)规定,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依据自己的纲领和章程,按照民主集中制组织起来的统一整体".党组织涵盖党的中央组织、地方组织、基层组织三个层次,而且每个层次的党组织因定位不同,会有不同的职能和工作重点。

党的中央组织包括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及其产生的中央委员会、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中央政治局及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中央书记处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党的中央组织负责纵览全局,制定全国性的大政方针,给地方和基层党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宏观指导。党的地方组织是指"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设区的市和自治州"以及"县(旗)、自治县、不设区的市和市辖区"的代表大会和它们产生的委员会,同时还包括经党代表大会选举产生的纪律检查委员会。

党的地方组织主要负责党的中央组织各项方针政策的贯彻与落实,结合本地区实际情况制定一般性政策、方案,分类指导各类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党的基层组织即"基层党组织",是指在"企业、农村、机关、学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区、社会组织、人民解放军连队和其他基层单位"中成立的党组织。基层党组织负责把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是党在社会基层组织中的战斗堡垒,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这种金字塔式的党组织建构模式,有利于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的上通下达,有益于提高中央党组织对地方、基层党组织的管理效率。

2.1.2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提出与内涵。

1.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提出。

根据学术界的研究情况,"服务型党组织"概念的提出是基层建设形势发展的必然结果。改革开放以来,基层建设取得了巨大成效,但也积累了不少矛盾。

这些矛盾的解决,倒逼基层党组织党建理念和思路的创新。例如 2008 年"6.28"瓮安事件,其起因是公安民警瓮安县三中女学生家属对于公安机关关于李树芬"自杀"鉴定结果不满,死者家属在瓮安县城游行,结果演变为万人冲击、围堵县政府、县公安局的突发群体性暴力事件。此外,云南"孟连事件"、甘肃"陇南事件"以及 2014 年 10 月的云南晋宁"征地拆迁冲突事件"等等,这些事件从单纯的民事案件最终酿成一起起严重的打、砸、抢、烧的群体性事件。一方面反映着一些社会矛盾长期积累、交织,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及时有效的解决。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些地方、部门在思想意识、工作方式上存在问题,一出事就将公安警力推到第一线,以"堵"代"疏",加剧了干群、警民关系的紧张局势。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贵州中共遵义市委以"瓮安事件"为镜子,认识到正是因为片面强调基层党组织领导、管理、教育和监督功能,忽略了服务功能,导致党群干群不和谐甚至出现对立。2009 年遵义市开展了"服务型党组织"的创建活动,在全国率先提出了建设服务型党组织的工作目标。贵州省的这一举措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并给予了高度肯定,随后,天津、浙江、吉林等地也相继提出了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活动。最终,在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对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予以确认与重视。2014 年 5 月《关于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意见》的出台,拉开了全国范围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大幕。

总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一个"自下而上",在实践、总结基础上提出的理念,是少数几个基层党组织"根据当地实践发展需求而提出,是对基层党建的一个创新".它符合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契合基层实际需求,因而受到基层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得到党中央的肯定,并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进行实践推广。

2.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涵。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是中国共产党为了适应党情国情而提出的全新概念,其内涵界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也是深入研究的前提。从基层党组织性质看,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中的服务具有鲜明的政治思想性,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服务,不是慈善服务,不是简单的扶贫帮困。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目的就是通过服务让党组织的服务风格更加彰显,更好地为党组织政治功能的实现提供可靠保障和动力支持,汇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强大力量。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是通过基层党组织的有效服务来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其主体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其对象是基层党员与群众,其核心是服务,其内容涵盖服务意识、队伍、阵地、载体、制度、机制、作风等方面,其方式是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地落实服务。而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具体来看就是要切实做到"五个服务"即"服务中心、服务基层、服务师生、服务社会、服务党员".服务中心,就是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应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紧紧围绕高校教育领域的改革与发展的中心任务,推动高校党建工作、人才培养、学科科研、校园建设等各项工作的协调发展,促进高校科研教学办学水平的提高,维护促进高校教育的公平;服务基层,就是高校的上级党组织为下级党组织配优领导班子,指导组织规划,督促落实,协调解决下级党组织工作中的困难;服务师生,就是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强化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创新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将服务理念付诸于行动,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服务网络;服务社会,就是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应立足本单位,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积极发挥智力、人才优势,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做出更多的优秀的科研成果,服务社会,产生几何级的服务效果;服务党员,就是要求高校基层党组织在"尊重党员主体地位"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党内关怀帮扶工作机制,保障党员民主权利。从政治思想、工作、生活等各方面切实关心党员,尤其要帮助老党员、生活困难党员和流动党员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党员的归属感、光荣感、责任感,激发党员服务群众内在动力。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虽然"服务"是中心内容,但并非可以舍弃教育、监督、管理等其他的工作内容,而应以服务带动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将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围绕服务展开,使服务既得到有力的支撑,又能促进一般工作的落实,使得基层党组织的各项功能、职责不偏不废。

2.1.3 高校服务型党组织与学习型党组织、创新型党组织的关系。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党中央对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做了全新部署,首次提出了建设"三型"(即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的任务与要求,为当下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了依据,指明了方向。高校基层党组织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为了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创建"三型"政党的要求,高校应该全面做好基层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的建设工作,努力提高高校基层党组织与党员的服务意识、理论素养和创新能力,巩固党在高校的领导地位,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在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过程中,为了更好的理解其内涵,需要明晰高校"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之间的关系。

高校创建"服务型、学习型、创新型"党组织,是党中央对高校基层党建提出的新要求,服务、学习、创新在高校党组织建设中三者缺一不可,统一于高校党组织建设的有机目标体系中。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是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前提和基础。学习型党组织,强调党组织要重视学习,学思结合,通过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学习,不断净化自身思想,主动运用所学理论处理、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复杂问题,以学习推动创新,凝聚力量,服务群众。创建服务型党组织是高校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和关键。服务型党组织,强调党组织和党员要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其主要任务,做到既要服务改革与发展,还要服务群众与党员,真正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创建创新型党组织是高校党组织建设的动力与保障。创新型党组织,强调党组织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开拓创新,使党的全部工作紧遵时代发展规律,以创新思维和方法开展党的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实践创新,将党的事业推向前进。

建设高校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这三大任务不是割裂的,三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支撑,统一于高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大局。只有建设好学习型党组织,才能提高党组织、党员为人民服务的能力。而只有建设好创新型党组织,才能增强党组织工作的吸引力与活动效果,提高党员服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为广大师生群众服务。因此,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才是"三型"党组织建设的最终落脚点,只有建设好服务型党组织,才能明确学习和创新的实践途径和根本目的。

2.2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基础。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作为一种全新的党建定位,虽然提出时间比较短,但确是以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为依托,建构在"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贯穿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各个阶段。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作为一种政党组织形态,其建构的理论基础,决定着其性质、特征与功能定位。

2.2.1 马克思主义群众观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根本哲学理论支柱。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是他们推动着历史的前进。

首先,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对人民群众的作用作了深刻的阐述,他们认为"历史上的活动和思想都是群众的思想和活动",而历史活动作为群众的事业会随着历史活动的不断深入,必将扩大群众队伍。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发展史同时也就是物质资料生产者本身的历史",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真正主人,这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的根本原则。由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必然带来社会形态的深刻变革。因此说,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真正操刀者和推动者。

正如列宁所说的把"千百万劳动群众组织起来",将是"革命最有利的条件",这也是"革命取得胜利的最深的泉源。"因此,作为组织和领导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组织的中国共产党的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必须以人民群众为政党生命的根基,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开展工作,服从并服务于人民群众推动历史发展的大目标,才能实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目标,推动国家、社会的进步。

其次,一切为了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马克思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学说时就明确地宣布,他们的学说是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解放"服务的。毛泽东也多次强调:"共产党人的一切言论行动,必须以合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最大利益, 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所拥护为最高标准".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体和真正主人。任何政党只能顺应人民群众的需求,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价值观,并投入到人民群众进行解放自己的斗争中。基层服务型党组织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基层党组织,就要把为"全心全意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作为其一切活动的出发点与归宿。

第三,从人民利益出发,对人民负责。在历史唯物主义者看来,"人为"的历史必然是"为人"的历史,由人民群众创造的成果理应为人民群众所享用。根据马克思的"公仆"理论,党的干部是"社会的负责任的勤务员".在《一九四五年的任务》的演说中,毛泽东也提出一切工作干部,"不论职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务员","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毛泽东一再强调:"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项政策、每个行动甚至每句话,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有错定要改,这就叫"向人民负责".刘少奇更明确对人民负责的重要性,称其只有这样"才算是尽到了最后与最大的责任".因此说,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根本立场,也是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理论和实践的哲学基础,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奠定了牢固的思想基石,是根本的政治原则与价值导向。

2.2.2 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直接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政党,建立在工人运动发展与科学社会主义广泛传播的基础上。

马克思主义政党自创建,就是为无产阶级利益而奋斗的,是为无产阶级利益服务的,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诉求,这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宗旨。《共产党宣言》

很好地证明了这点,《宣言》指出,共产党人与全体无产者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宗旨是"服务人民群众","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它代表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广大人民谋利益是它最鲜明的特征。中国共产党在本质上就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虽然社会的发展趋势是经由阶级社会,向剥削阶级最终消亡的社会发展。"当剥削阶级最终消亡时,政党也会消亡".可以说,现代政党的发展规律必然是由执掌国家政权的政党,发展为主要从事社会管理与服务的服务性政党,再到最终政党的消亡。但在目前的社会发展阶段,政党尤其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服务性仍是其基本工作方式之一,有助于其执政地位的巩固,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剥削阶级作为阶级已经消灭,社会管理与服务工作就逐渐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职能之一,各级基层党组织也必须努力实现从"管理型"党组织向"服务型"党组织的转变。因此,高校在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过程中也必须遵循政党服务的理念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发展规律。

2.2.3 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内在理论基石。

人民主权理论确立了人民主权作为国家最高权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不可转让、不可分割。马克思主义的民主理论不仅对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且也是服务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的内在理论逻辑,为服务型组织的构建提供了行动原则和前进方向。

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理论"是构建服务型党组织的内在逻辑。人民主权论虽然非马克思首创,但是马恩二人在深刻总结 1848 年欧洲革命和巴黎公社革命经验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无产阶级民主理论,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人民主权理论".马克思在总结巴黎公社革命经验时指出,公社不是"自治政府的那类东西",而是"由人民自己当自己的家".

在《哥达纲领批判》中,他进一步明确提出了民主就是"人民当权"的思想。换而言之,社会主义民主就是人民按照自己的意愿建设国家。该理论认为执政党的公共权力是人民自下而上授予,其权力的行使必须"服务于人民",决不能凌驾于人民之上。根据该理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须将出发点与落脚点定于民,必须围绕服务于民来行使自身的权力。同时,马克思主义民主主权理论还界定了执政党与人民的关系,提出了"人民公仆理论".基于对"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认知,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作为社会公共权力掌握者的政党及其组织是为人民服务的"社会公仆".这种人民本位的思想,对服务型政党建设、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2.2.4 "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直接指导思想。

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总书记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在建设和谐社会的历史实践中,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到中共十八大将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同时提出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了人的主体地位,明确了发展的根本目的和动力是人。这一理念的提出是对马克思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思想的继承和发扬。中国共产党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就是要求党的一切工作围绕人民群众这一主体展开,在工作中充分尊重人、理解人与关心人,不断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在庆祝建党 85 周年的讲话中,胡锦涛曾指出:"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做到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胡锦涛同志这种"以人为本"的理念,有助于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在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工作中,牢牢把握人民群众这一主体。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以人为本就必须要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作为最高价值取向,把人民群众作为最高价值主体,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价值追求,把"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最高价值理想.在传统的社会管理中,基层党组织主要以完成上级任务为目标,以行政命令和发号施令的管理方式开展工作。这种管理强调"义务和服从"而忽视"权利和服务",容易把党群关系当成上下级关系处理,将群众当作完成任务的工具,产生官僚主义作风和命令主义作风。这显然是违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的。社会服务强调人的主体性和平等性,应把党和政府组织定位为"社会的服务者"角色,让服务成为衡量整个社会,尤其是执政党行为的标准。因此,要真正在现代化建设和党建各方面中贯彻科学发展观,就必须促进政党职能重心的重新定位,把握住政党的功能和职责。

2.3 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特点。

高校基层党组织处于高校各项工作的第一线,担负着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联系、服务广大师生员工的重要职责,是党在高校基层的重要阵地。高校基层相较于社会其他组织有其自身的特点。生活在其中的广大师生员工普遍据有高学历,大部分是思想活跃、有理想、有抱负的热血青年,高校的党员党性素养普遍较高,年龄结构年轻化等等,这些都是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中要着重考虑的优势条件,因此,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必然会打上高校的烙印。

2.3.1 管理与服务相结合。

高校党建包含党员的发展、教育、管理、服务保障等各个方面,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提出,是要突出"服务"在基层党建中的重要地位,强调基层党组织的"服务功能".但我们也不能武断的坚持"唯服务论",而舍掉党组织的管理功能。高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包含"上级党组织服务下级党组织,党组织服务党员,各级党员和党组织服务群众"三个层次的内容。从高校基层党组织服务党员来看,首先是党员发展,入党积极分子经由发展对象到预备党员转正,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这是党建的"入口"关。只有把好入口关,才能保证服务型党组织的主体质量,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良好的队伍基础。其后是党建的管理阶段,这里是指广义上的管理,包括对党员的教育,日常管理,监督考核等内容。将党员发展进党组织,教育管理若跟不上,势必影响整个高校基层党组织作用的发挥。"服务"作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核心,应该贯穿于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各个阶段。遵循"寓管理于服务"、"以服务促管理"的理念。

"寓管理于服务"就是要求基层党组织以党员为中心,将对党员的管理活动,置于对党员的服务中,例如,为党员提供学习平台,丰富党员的理论修养,在对党员的服务中也就实现了对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以服务促管理"要求基层党组织要以全心全意的服务心态开展对党员的服务工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服务性",通过对党员的服务赢得高校党员群众的理解与支持,形成党员自觉接受管理,主动配合党组织管理,积极参与管理,共同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管理的良好局面。

2.3.2 思想政治教育与党组织建设相结合。

高校党组织建设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工作的重点。

高校党的建设主要是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积极做好高校大学生的党建工作,就需要加强和改进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当前高校党员的思想政治素质普遍比较高,但受市场经济负面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党员价值观念有所偏离,在重大理论问题及某些大是大非问题的认识上存在偏差,有的大学生党员价值取向出现自私化、功利性倾向。同时,随着大学扩招,办学规模扩大,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未能及时跟上,不能及时解决大学生党员思想、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另外,不少高校学生党支部书记由高年级学生担任,学生本身精力有限,管理能力和理论认识水平也处于学习阶段。因此,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仍需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高校大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平台,提高大学生党员的政治理论素养,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服务观。

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通过高校党员群体的先锋模范和引领作用,做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2015 年 1 月《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的出台,进一步强调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意见》指出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着重强调"高校思想理论建设"的重要性,提出"切实加强党对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领导".因此,高校应充分发挥教师党组织在思想理论方面的优势,在大是大非、立场观点方面把握方向,发挥高校大学生党组织党员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组织大学生党员参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事务管理服务工作,选拔他们参与学生班级、学生社团及学生生活社区、学生公寓、网络虚拟群体等新型大学生组织的教育管理工作,发挥他们在培养联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工作中的重要作用,扩大他们在大学生中的影响力和号召力,达到发展一个党员、带动一批学生的效果。

大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具生机与活力的群体。大学生党员发展工作中必须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和教育方法的层次性,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工作,才能引导和激励不同觉悟程度的大学生一起奋发向上,为高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提供思想保证。

2.3.3 专业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高校基层党组织的主体是大学生。当代大学生党员作为一群正处于学习阶段,有服务热情和服务动力,但还未正式走上工作岗位的特殊群体。如何发挥他们的优势,提高其服务群众的能力具有重要意义。学好本学科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并通过适当方式和渠道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以实践检验所学的重要途径。将专业知识学习与社会实践活动开展相结合,不仅可以为大学生党员提供服务群众的平台,发挥其知识技能优势,提供了解基层、了解社会的途径,树立党在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同样,社会实践活动也可以巩固、深化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认识,学用相长,有利于大学生知识的深化和能力的提高。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读万卷书,仍需行万里路。社会实践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可以达到知与行的统一。学校基层党组织可充分发挥社会实践的在党建中的作用,鼓励引导高校大学生党员利用寒暑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一方面学校可成立社会实践活动工作领导小组,做好立项筛选、人员配备等社会实践的前期准备工作。"按需立项、按项组团"做好项目的设计和论证工作,条件许可,可为大学生实践提供一定的物质资金支持。另一方面,社会实践主要依托专业优势开展。可以引导管理专业的大学生到街道、社区实习,参与当地的管理实践;师范类的大学生可与农村山区学校进行支教对接;机械专业的大学生可到社区开展义务维修服务;化工类学生可到厂矿生产一线去实习等等。在社会实践中发挥自己的知识技能优势,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社会实践是促进理论与实际结合、学校与社会对接、学生与群众紧密结合的有效渠道。因此,高校党组织可充分发挥社会实践平台的作用,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专业含金量高、真正深入基层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将高校党建工作落到实处。

综合排序
投稿量
录用量
发行量
教育界

主管: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

主办:广西出版杂志社

国际:ISSN 1674-9510

国内:CN 45-1376/G4

级别:省级期刊

中国报业

主管:中国报业协会

主办:中国报业协会

国际:ISSN 1671-0029

国内:CN 11-4629/G2

级别:国家级期刊

中国房地产业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部和...

主办:中国房地产业协会

国际:ISSN 1002-8536

国内:CN 11-5936/F

级别:国家级期刊

建筑与装饰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

国际:ISSN 1009-699X

国内:CN 12-1450/TS

级别:省级期刊

科学与信息化

主管:天津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

主办: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

国际:ISSN 2096-2908

国内:CN 12-1451/N

级别:省级期刊

财经界

主管: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主办:国家信息中心

国际:ISSN 1009-2781

国内:CN 11-4098/F

级别:国家级期刊

免费指导文献
期刊匹配方案
审稿快!出刊快!检索快
免费指导投稿
国际杂志
审稿快!出刊快!检索快
免费设计职称
晋升方案
审稿快!出刊快!检索快
18年国内外学术服务,发表国际文献请认准藏刊网官网

资深编辑团队

专业设计投入方案

投稿成功率极高

企业信誉保障

对公交易更安全

人民群众口碑好

高效投稿流程

审稿快!出刊快!检索快!

正规刊物承诺

无假刊!无套刊!

投稿成功!

藏刊网提醒您

1.稿件将进入人工审稿阶段,审稿后会有编辑联系您,请保持手机畅通。

2.为避免一稿多投、重刊等现象影响您的发表,请勿再投他刊

确定

投稿失败!

藏刊网提醒您

由于网络问题,提交数据出现错误,请返回免费投稿页面重新投稿,谢谢!

确定

藏刊网收录400余种期刊,15年诚信发表服务。

发表职称文章,覆盖教育期刊、医学期刊、经济期刊、管理期刊、文学期刊等主流学术期刊。

  微信号 :Qve2546

本站少量资源属于网络共享如有侵权请您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

扫码添加编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