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和谐是指个体在处理自我、家庭、人际和社会问题过程中的主观体验和总体感受。包含 4 个成份: 自我状态、家庭氛围、人际关系以及社会态度。在心理和谐的 4 个成份中,自我状态是心理和谐的基础、家庭氛围是保障,人际关系是心理状态的促进和提升因素,社会态度是心理和谐的综合体现。
当今时代,和谐成为社会的主题,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要“注重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塑造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指出了心理和谐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性。
当代国内学者从心理学角度阐述了有关心理和谐的观点。王登峰、黄希庭指出心理和谐是指个体对自己各个方面表现与自己期望之间的和谐,主要包括自我和谐、人际和谐以及人与自然和谐3 个方面。石国兴和高志文指出人的心理和谐表现为个体内部心理和谐、人事心理和谐、人际心理和谐。林崇德认为个人心理和谐是以自我和谐为基础的,心理和谐的人应该要做到了解自我、信任自我、悦纳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以及满足自我。
综观文献,目前对于心理和谐的理解都只是停留在经验性的认识和阐述阶段,对此进行的实证性研究还比较欠缺。本研究即以心理和谐以及它的4 个维度: 自我状态,家庭氛围,人际关系和社会态度为指标,对唐山市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从而提高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
1、 对象与方法
1. 1 对象 随机抽取唐山市居民 390 人。有效问卷 387 份\\(98%\\) 。其中男性 138 人,女性 249 人; 小学以下 12 人,初中69 人,高中 155 人,大专 85 人,本科 52 人,研究生以上 13 人;31 岁以下 129 人,32 ~ 39 岁 73 人,40 ~ 49 岁 71 人,50 ~ 59 岁80 人,60 岁以上 34 人。
1. 2 方法 《心理和谐量表》由中科院研究所白新文等人编制的。该量表共 44 个项目,由自我状态、家庭氛围、人际关系和社会态度 4 个分量表组成。采用李克特 5 点量表进行评估,其中 1 分代表非常不和谐,2 分代表比较不和谐,3 分代表不确定,4 分代表比较和谐,5 分代表非常和谐。经检验,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 0. 93,具有很好的信度。
1. 3 统计处理 将采集到的样本数据通过 SPSS 13. 0 统计软件进行方差检验、t 检验和相关分析等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2、 结 果
2. 1 对唐山市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在性别上的比较 结果表明,唐山市居民的心理和谐在性别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2. 2 唐山市居民的心理和谐在不同文化程度上的差异性比较 见表 1。不同学历的唐山市居民在自我状态上存在显著差异,大专与本科生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2. 3 唐山市居民的心理和谐在不同年龄上的差异性比较见表 2。
不同年龄的唐山市居民在心理和谐总分上也存在显著差异,31 岁以下的居民得分明显低于 50 ~59 岁的居民。
3、 讨 论
3. 1 不同性别的唐山市居民心理和谐状况分析 本研究结果表示,在心理和谐的 4 个因子上,不存在性别差异。这与石国兴等对石家庄市居民的心理和谐状况研究结果相同。
说明性别的差异没有对唐山市居民的心理和谐造成影响。这可能是由于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思想解放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女性地位获得了空前的提高,人类社会也正是伴随着男女平等问题的逐步解决而不断前进。同时,城市居民男女平等的意识较强,男女在各方面均享有平等的权力所致。该结果也与陈正的研究结果一致。
3. 2 不同文化程度的唐山市居民自我状态分析 不同学历对唐山市居民心理和谐程度有影响。本科学历的居民得分显著高于大专学历,说明学历越高,自我状态越好。一般来说,学历越高,社会地位、经济收入及其他各方面的待遇就越高,在社会上享受到的人力和物力资源就越充分,意味着生存条件越好、发展机遇越多,因而也就越可能自我状态良好,体验到幸福。
3. 3 不同年龄的唐山市居民自我状态分析 31 岁以下的居民得分明显低于 50 ~59 岁的居民。可能是因为多元化的社会对青年人有很大诱惑,生活节奏快,不安于现状,一时找不到方向,性情脾气容易急躁,患失患得,所有这些都会对他们的心理和谐造成消极影响。同时,31 岁以下的居民,生活、事业以及感情都还处于不稳定的状态,遇到的挫折、打击相对较多,并且自身的心理以及应对方式不成熟,这些都会影响其对生活的满意度及心理的和谐度。而 50 ~ 59 岁居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相对成熟,大多退休,不再受工作制度的制约,有很多时间自由支配,生活相对稳定,心态平和,所以他们的心理和谐水平高。这与石国兴等对石家庄市居民心理和谐状况研究结果也大致相同。
4、 参考文献:
[1]心理和谐研究项目组. 我国民众心理和谐状况研究[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08,23\\(2\\) :168-174
[2]石国兴,林乃磊,祝伟娜,等. 石家庄市居民心理和谐状况研究[J].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2008; 10\\(1\\) :89-95
[3]武宝军,巩彦斌,郭胜忠. 大学生心理和谐内隐观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 :124-125
[4]王登峰,黄希庭. 自我和谐与社会和谐 - 构建和谐社会的心理学解读[J]. 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7,51\\(1\\) :1-71
[5]许燕. 自我和谐是构建心理和谐的基础[J]. 北京社会科学,2006\\(增刊\\) :60-641
[6]林崇德. 心理和谐是心理学研究中国化的催化剂[J]. 心理发展与教育,2007,33\\(1\\) :1-51
[7]武宝军,巩彦斌,郭胜忠. 大学生心理和谐内隐观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20\\(1\\) :124-126